同聚精準扶貧首倡地 共譜融資擔保新篇章 ——七省融資擔保協會聯合黨建活動在湘西順利舉辦
2024-03-11 16:39:39
3月7日—9日,“同聚精準扶貧首倡地 共譜融資擔保新篇章”——七省聯合黨建活動在湘西順利舉辦。此次活動由湖南省融資擔保協會主辦,河南省融資擔保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軍,山東省融資擔保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投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孟紀庚,廣東省融資擔保業協會秘書長張德本,江蘇省信用擔保協會秘書長胡昌林,浙江省信用與擔保協會秘書長卓麗娟,河北省融資性擔保業協會秘書長關照千、洛陽市地方金融協會書記、秘書長張長華應邀參加,我會支部書記周紹益、秘書長閆晗全程參加。此次活動得到了花垣縣十八洞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湘西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軍民同心:走向大西南
3月8日上午,七省融資擔保協會黨員同志、花垣縣十八洞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健偉、總經理石成金一行及工作人員20余人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紀念碑前,在《美麗邊城 紅色印記》微黨課的講述中,觸摸劉、鄧大軍走向大西南、解放大西南的歷史風云,重溫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浴血奮戰、開拓偉業、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隨后,大家參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和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渡江指揮所,黨員同志們懷著崇高的敬意,駐足其間,革命時光凝聚沉淀,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鄉親們拆了門板搭建浮橋、將娘娘船裝成簡易渡船的歷史在這里講述傳承,一個個老物件無聲地訴說、傳遞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信念,見證著軍民同心、不斷創造奇跡的烽火歲月。
心系人民:精準扶貧從這里出發
3月8日下午,大家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縣十八洞村,感受十八洞村村容村貌翻天覆地之變,實地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時代意義和精神實質。大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從石拔三大姐家到苗繡技藝展示,從幸福人家到精準扶貧廣場,再到幸福源泉,深切感受“大政出于小村”的智慧與魅力。在《穿針引線 繡出致富路》的微黨課中,實地感受苗繡技藝的精湛、文化傳承的魅力以及依托產業實現脫貧攻堅的力量。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準扶貧從這里出發。通過精準扶貧,十八洞村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3年的25456元;村集體經濟從2013年的完全空白發展為集種養業、鄉村旅游、苗繡、勞務輸出、山泉水于一體的五大支柱產業,2023年,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507萬元;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56.8%下降到2020年的零,全面脫貧,成為中國村級脫貧的示范和樣板。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理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彰顯了科學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生動詮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精神。
在精準扶貧廣場,全體黨員同志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一聲聲堅定而又充滿力量的誓詞,久久回蕩,令人心潮澎湃,成為黨員同志主動學習、帶頭實踐的激勵與指引。
隨后,黨員同志們來到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黨校十八洞分校,聽了兩堂意義非凡的專題黨課。
花垣縣委黨校、湖南省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的王琳老師為大家講授了《精準扶貧從這里出發》的專題黨課,全面展示了十八洞村從“窮得讓人心痛”到“美得讓人心動”的蛻變歷程,生動闡述了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總結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專題黨課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作結尾: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花垣縣委黨校的吳大強老師為大家講授了《重溫入黨誓詞牢記心底》的專題黨課,吳老師從入黨誓詞的歷史沿革、深刻內涵和踐行要求三個方面出發,結合豐富的案例,對入黨誓詞做了立體豐富的解說與呈現。短短80個字的入黨誓詞,其精髓與內涵深深刻在了黨員同志們的腦海里。
凝聚合力:共商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大計
3月9日上午,七省融資擔保協會負責人座談會在湘西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舉行,湘西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鄧宏波、總經理劉洋、副總經理歐陽朝輝參加座談。會上,湘西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鄧宏波介紹了湘西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基本情況,我會支部書記周紹益介紹了協會工作情況及湖南省融資擔保行業業務開展等情況。隨后,七省融資擔保協會負責人就各省業務開業務種類、發展模式等行業共性問題進行交流和經驗分享,并就加強協會之間交流與合作進行探討。
此次聯合黨建活動獲得了參加人員的一致好評,黨員同志們通過參觀、學習、討論堅定信念、汲取力量,獲益匪淺,為黨員同志們立足崗位做貢獻、促進七省融資擔保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做好協會工作、加強協會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借鑒與指導。